2019年9月30日 星期一

求一個瞬間:如何拍出不模糊的照片?




在手機相機的普及下,現代人拍照的機會越來越多,也有不少人走向更專精的攝影領域。不只是按下快門,而是要能正確的凝結瞬間。甚而之,是凝結正確的瞬間,使其能成為真正的永恆。

由於智慧型手機真的太聰明了,以至於多數人可能是在學攝影後才知道何謂「曝光三角」,也就是光圈、快門和感光度。在通常環境下,手機或相機的程式可以自動的判斷數值,所以只要會按快門就可以了。然而,在面對到不那麼友善的場景,例如光線太暗。或者是想要達到某些特殊的效果,如慢快門長曝光。就得要了解這些基本原理,並學會操控你的相機。

當然,了解曝光三角只能正確的凝結瞬間,無法一下就拍到好照片。後續構圖、按快門時機的掌握、佈光等等更為關鍵,但仍需要以做好正確曝光為前提。

按快門前,得先懂好自己的相機。

特別是在活動紀實上,因為每個畫面不會有重來的機會。而後期編修,雖然可以做到色調、尺寸裁切等等調整,但有些事情是做不到的。得靠前期加以避免,也就是「模糊」、「照片不清楚」。也許模糊的情況很些微,在IG等社群平台壓縮圖檔下看不太出來。然而,在高畫素相機以及高解析度螢幕發展下,未來這些瑕疵就會非常明顯了。

那模糊的成因基本上有幾個:
1.    對焦失準,更精確的說是脫離景深。
2.    快門速度過慢,造成手震。
3.    快門速度過慢,無法凝結動態的主體。

對焦失準的問題,要視使用情境而定。現代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已經相當先進,特別是中高階的單眼。在一般明亮環境下若出現對焦失準,要不是鏡頭有移焦情況,就是對焦模式設定錯誤。前者只能送廠商調焦,後者則是要針對拍攝情境來做調整。例如拍攝對象會大幅移動,那就應該使用連續自動對焦,讓對焦點根據主體位置自動調整。請詳閱相機說明書。當然,也會有設定齊全後怎樣都對焦很吃力的時候,這通常來自於環境太暗,超越了相機對焦系統的能耐,就只能砸錢升級來解決了。

移動越大的主體,需要使用連續自動對焦或其他更適合的專用對焦模式(看廠商設計)。

當然,也有些情況是焦點對準主體沒錯,也確實準焦。但只有焦點上的主體清晰,其他主體卻模糊了。這最常出現在大合照上,特別是很多排的合照。因為前後的距離跨度大,如果光圈縮得不夠小,景深就容易太淺而未涵蓋到其他的主體。除了景深本身是否足夠外,對焦點的選擇也很重要。儘量選擇中間的主體,可以讓前後的景深涵蓋到最多的人。



至於後兩者模糊的成因,都來自於快門設定,但產生模糊的原理就不同。手震是相機本身的震動,人本來就不像腳架可以完全固定住。所以會有所謂安全快門的計算,在經驗法則下,安全快門=1/鏡頭焦距。所以我用50mm的鏡頭拍攝,最好快門在1/50秒以上。然而,這只是口訣,要視實際情況調整,最好在拍完一個段落後檢視照片,確認是否正常。因為每個人的相機不同,1200萬畫素看不到的手震,在3600萬畫素百分百檢視下就很清楚。幸好,現在相機或鏡頭本身多半內置防手震,可以減緩手震情況。但防手震的等級不一,能需要按自己使用情況調整快門速度。
 
防手震雖然好用,但也要時時檢視自己的照片。有時意料之外的模糊,是因為防手震被誤關了。
有時,就算快門速度快到不會手震,照片仍然模糊。原因是因為拍攝的主體自己也會動,如果快門速度不夠快,那這期間主體移動的幅度在照片裡就會模糊不夠清晰。

背景的人流就來自於放慢快門的模糊,當時長曝光了8秒之久。

尤其初學者剛使用單眼,快門速度的掌握往往是會忽略的。因為單眼是使用光學取景器,攝影者看到的是現實環境的光線。按下快門後除非回過頭去一張一張檢視並調整,不然是很難意識到問題所在。

對初學者來說,定期檢視自己的照片並加以反省非常重要。

造成快門速度過慢的原因,常常是因為現場環境太暗。就算光圈開到最大,快門速度還是不足以到安全快門。當然,這時還有曝光三角的感光度可以提升。但很多新手擔心高感光度會造成畫面噪點過多不好看。只不過,噪點可以後期編修來減緩影響,但模糊是救不太回來的。現代相機的高感光度表現其實都還不錯,都可以放心的拉高感光度,先追求正常的畫面再說。又或者另外一種方式,是使用閃光燈另外補光,追求更佳的畫面品質。

現在單眼相機感光度要拉到6400左右都沒太大問題。但如果現場的光線很不友善,就需要用到閃燈、甚至是離機閃燈來校正光線。

當然,以上討論的是如何正確凝結瞬間。也有很多攝影師追求意境,會刻意用失焦的照片。或者是風景攝影師運用長曝光,來讓流水靜如明鏡。但無論如何,唯有了解基本原理以及自己的相機,攝影之路才能繼續走下去。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