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9月12日 星期四

Be A Giver:紀實攝影的本質

某次在創價新聞,閱讀到美國知名音樂家漢考克(Herbie Hancock說的一段話:

「在音樂會上,聽眾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。聽眾與演奏者是沒有區別的。在場的大家都共有同樣的體驗、每個人都感受著相同的感動。

有時候,我們演奏完,從舞台上下來時,聽眾中有人稱讚說:『你們太棒了!』我回答:『你們也很棒!』他們通常會說:『沒有,我們什麼都沒有做。』

我發現作為佛法者及演奏家,自己對演奏的價值觀改變了。我開始認為我的演奏不是只為了自己,也就是說,不是只為自己喜歡或是振奮自己而已。演奏的確很快樂,也可以提高氣勢。但是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位聽眾能察覺到自己的可貴。

如果把這段話演奏換成攝影,其實也很通順。攝影從來不是攝影師一個人的事情。特別是在紀實攝影,紀錄對方的真實樣貌,當中就需要攝影者與被攝者之間的信任。讓攝影者能記錄下最真實的一面。


連自拍都能抓到最喜歡的瞬間


很多人其實會怕鏡頭,要如何做到紀實攝影,當邊緣人很重要(?

認真學攝影的時間點,剛好跟我開始學會活動的時間重疊。當時也不過是拿著一台卡片相機。但看到在學會活動裡的大家,真的都展現出佛界生命的樣態。便產生了紀錄大家奮戰姿態的一念。也不知不覺地成為自己的使命。不論換了多少張祈求目標卡,上面第一條永遠是「成為一流的創價攝影師」。雖然最近我把它改成「超一流」,也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達得到。總之就是繼續努力吧!


雖然不是我拍的,但這張照片完美的記錄當時的我。作為創價學會員、仁愛國研執行長、場控者、攝影師、甚至是台大大學會的學長,還有夥伴,都一起記錄進去了。Photo credit:徐華鍵
「你不玩嗎?」
想玩,但我更喜歡紀錄與你們一起的瞬間。

當我拍攝、編修與保存了那麼多張照片,也不是為了自己收藏。「Be A Giver」真的是對紀實攝影者的最好註解,我非常樂於分享照片給所有的拍攝對象。因為我記錄的是屬於他們的姿態。特別是在學會活動內,希望他們能透過相片,想起自己曾經那樣歡喜與奮戰,而重新找回自己的原點。所以如果你記得有被我拍過,歡迎隨時找我拿照片,這是屬於你的那一份。

2019仁愛國研,活動部。

2019仁愛國研,活動部。

2019仁愛國研,總務部。

2019仁愛國研,檢討會。
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運營。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運營。 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運營。

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。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。
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。

2019台大六龜服務隊。
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幕後的紀錄者。Photo credit:張竣凱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